黄万友,博士,汽车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汽车测试及控制技术、电动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
个人简介:
黄万友,教授,工学博士,山东交通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南市高层次人才,山东交通学院首批“1251”培育工程人才,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委员、测试技术分会委员、内燃动力智能技术分会委员,先后获得山东交通学院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主持申报并获批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和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省级创新基地项目等纵向项目6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863课题2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4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1项,主持成果转化3项,主持横向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EI学术论文18篇,已授权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目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效率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智能网联汽车台试的路阻反馈及评价方法研究
主持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电动汽车快速检测技术及标准研究
主持省级创新基地项目:汽车动力系统智能检测及高端装备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主持横向课题:惯量模拟试验台开发
主持横向课题:电动汽车快速检测技术装备开发
主持横向课题:车辆超载超限测量装置开发
主持横向课题: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台电惯量模拟控制系统开发
主持横向课题:通用智能型电子执行机构控制技术开发及实施
主持横向课题:车辆智能检测诊断系统开发
主持横向课题: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检测装备开发
主持横向课题:汽车动力系统智能检测装备开发
发表代表性论文或专利:
Analysis of resistanc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 bench system based on a self-developed four-wheel drive motor vehicle chassis dynamometer(SCI收录) 第一作者
Research on loaded brake performance test of trucks(SCI收录) 第一作者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driving motor on electric vehicle dynamic performance (EI收录) 第一作者
Performance test and analysis of key components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s (EI收录) 第一作者
基于田口鲁棒优化的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策略研究 (EI收录) 第一作者
纯电动汽车能量回馈效率特性测试分析 (EI收录) 第一作者
变工况下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效率优化控制 (EI收录) 第一作者
参考济南道路工况的纯电动汽车能量回馈策略 (EI收录) 第一作者
驾驶员的驾驶品质对纯电动汽车能耗的影响 (EI收录) 第一作者
基于车辆能耗状态的济南市道路行驶工况构建 (EI收录) 第一作者
基于CAN总线的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试验台测控系统的开发 (EI收录) 第一作者
基于最优效率的纯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策略开发 (EI收录) 第一作者
纯电动汽车驱动电动机系统效率模型的试验 (EI收录) 第一作者
纯电动汽车磷酸铁锂电池组放电效率模型 (EI收录) 第一作者
Progress of single-crystal nickel-cobalt-manganese cathode research(SCI收录) 通信作者
Synthesis of rGO supported Cu@FeCo catalyst and catalytic hydrolysis of ammonia borane(SCI收录) 通信作者
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底盘测功机测功系统 第一发明人
发明专利:一种带离合器的车辆ABS检验台 第一发明人
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网联汽车的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第一发明人
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台试检测的道路阻力模拟效果分析方法 第一发明人
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退磁快速检测方法及系统 第一发明人
发明专利:基于遥感技术的柴油车污染物检测方法、系统及设备 第一发明人
发明专利:一种接收交管人员指令的自动驾驶方法及系统 第一发明人
发明专利:激光扫描器的标定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第一发明人
发明专利:一种台体可平衡升降及轴距可调的汽车惯量模拟实验台 第一发明人
科研成果及奖励:
基于田口鲁棒优化的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策略研究 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第一位)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及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