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建设 >> 正文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3年12月07日 15:30 李方媛 点击:[]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3版)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208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专业定位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适应汽车服务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研发、经营管理和技术支持等方面人才需求设置的本科专业。专业以机械工程、交通运输、管理科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围绕汽车产业“四化”发展,培养适应汽车制造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财产保险企业、汽车交易市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掌握扎实的机械、电子和现代汽车技术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观、沟通交流能力、生产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关注汽车技术发展前沿与服务需求动态,能在整车及相关设备制造企业、道路运输、金融保险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工程师和管理者。

毕业后工作5年左右,预期达成如下目标:

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敢于担当,乐于奉献;

目标2:能够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能解决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体现创新意识,能胜任汽车服务领域的营销企划、测试检测、鉴定评估、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目标3:具备国际化视野,具有良好的协调、组织管理、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汽车营销方案设计、车辆诊断检测、车险核价核损等工程场景中开展跨学科、跨文化沟通交流,并在实际工程项目团队中作为负责人或骨干成员发挥重要作用;

目标4:具有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持续关注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科技前沿发展,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毕业要求

通过3-8年的学习,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工程基础和汽车服务工程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用以解决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能系统理解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科学理论基础并用于汽车服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

1-2:具有汽车服务工程领域需要的数据分析能力,能针对具体的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求解;

1-3:能够将数学、力学等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汽车服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4:能够利用系统思维的能力,将工程知识用于汽车服务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并体现汽车服务领域先进的技术。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汽车服务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述,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汽车服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汽车服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2: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工程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汽车服务领域中营销策划、经营管理和技术支持等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3:能认识和理解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会通过文献研究、规范、标准等进行技术分析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等方式,对复杂汽车服务工程问题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汽车服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单元、系统和服务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 、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掌握汽车服务工程项目或服务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能够设计针对汽车服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满足汽车服务活动策划或服务优化方案等特定需求;

3-3:能够在汽车服务活动策划、业务流程规划或服务优化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汽车服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综合运用汽车服务工程相关基础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汽车服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题的解决方案;

4-2:能够根据汽车服务工程领域内的实验或研究对象的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4-4:能借助实验或调研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汽车服务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预测、模拟、求解和分析,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常用的仪器与设备、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并能够针对具体的工程问题对象,通过组合、选配、改进、二次开发等方式创造性地使用现代工具进行模拟和预测,满足特定需求,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汽车服务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标准对汽车服务项目的设计、实施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汽车服务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能分析和评价汽车服务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针对汽车服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够理解和评价其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知晓和理解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7-2:能够站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汽车服务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汽车服务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

8-2:恪守工程伦理、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尊重相关国家和国际通行的法律法规;


8-3:在汽车服务工程实践中,能自觉履行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社会责任,理解和包容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能够在多学科、多元化、多形式的团队中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有效地、包容性地沟通与合作;

9-2: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在团队中独立承担任务,团结协作完成工程实践任务。

10.沟通:能够就汽车服务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针对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10-2:了解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能够应用外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下汽车服务工程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实践中应用。  

11-1: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基本原理和市场经济决策方法的基本知识;

11-2: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在设计和制定汽车服务工程领域的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终身学习:具有强健的体魄,能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具有追踪新知识的意识,具备适应汽车服务技术新发展的能力。

12-1:能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2-2:能够不断学习、持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具有适应社会和汽车行业发展的能力。

四、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情况

1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


五、学制、学分

1.学制: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修读年限3~8年

2.(表述1)本专业学生需修满177学分且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准予毕业,其中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27学分,人文社科通识教育必修课47学分,工程科学类课程65学分,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36学分,公共选修课2学分。第二课堂需修满10学分。(表述2)本专业学生需修满177+10(第二课堂)学分且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准予毕业,其中公共基础课69学分、思政限选课1学分、学科基础课27学分、专业必选课23学分、专业(方向)限选课6学分、专业任选课5学分、美育课2学分、公共选修课2学分,集中实践36学分、创新与创业教育6学分(创新创业课程4学分、创新创业实践2学分)。

六、主干学科、核心课程

1.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管理科学

2.核心课程

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营销学、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

七、各学期教学计划总体安排表(详见附件)

八、课程教学计划进程(详见附件)

九、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详见附件)

十、第二课堂安排(详见附件)

十一、各课程模块学时学分结构表(详见附件)